認識巴金森病

英國醫師詹姆斯.巴金森於1817年詳述此疾病相關症狀,迄今已有206年。這2百多年來,巴金森病一直困擾著醫界,直到這數十年來,隨著許多藥物問世,巴金森病也不再是可怕的疾病,但困擾的是人們的認知。而台灣正值高齡社會,隨國人壽命增長,好發平均在62歲的巴金森病(也作帕金森病)罹病比率也跟著上升。據健保近五年資料統計,從106年的6萬9千多人,上升至110年的7萬7千多人,每年以兩千多人速度成長。若以61歲以上人口來看,約每一萬名老人中,有134人罹病。而巴金森病病程可長達20年以上,接受治療後只要穩定控制症狀,病友的平均壽命不比一般人短。漫長的治療旅程中,如何面對用藥、心理、共病與照護等疑難雜症,是病友跟家屬的關注的重要課題。

巴金森典型的症狀

動作障礙

  • 單側手抖

  • 關節僵硬

  • 動作遲緩

  • 面無表情(撲克臉)

  • 小碎步

非動作障礙

  • 憂鬱

  • 便祕

  • 局部疼痛

  • 焦慮

  • 情緒低落

  • 睡眠困擾

依症狀程度分為五期

第一期:單側肢體發病,對日常生活不影響。

第二期:雙側均有病症出現,身體微駝,但平衡感仍屬正常。

第三期:步態不穩,已無法維持平衡,影響日常生活,有些工作也無法勝任。

第四期:有嚴重的活動困難,需靠他人或輔具協助。

第五期:終日仰賴輪椅或臥躺在床,生活起居全需他人照料。

自我檢測表

巴金森病是否可以自我檢測呢?基本上,巴金森病必須由醫師來判定,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生活中的某些症狀來進行自我檢測,如果有相關症狀,就需要儘速就醫。

每月8號自我檢測巴金森病

動作障礙學會衛教資訊提到:

巴金森病常被當作老年退化及中風,導致病患於錯誤科別流連多年
如果有憂鬱、手抖、動作遲緩、肢體僵硬、平衡困難很可能是巴金森病
尤其是50歲以上民眾更要注意!

現在開始自我檢測 #巴金森病手指操: 
右手伸出來比OK 食指拇指開合25下,做完換左手, 
如果有發生以下狀況:
☑️動作變慢或速度改變
☑️停頓、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
建議填寫搭配巴金森病自我檢測表、並前往神經內科就診!

巴金森病小故事

巴金森: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

與巴金森病共存並不難

生病不等於全部的生活


巴金森最愛問

  • 幫巴金森病友加油!


    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