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智友善
怎麼做才是真友善?

失智者無虞生活的未來


失智友善的定義為,提升民眾對失智症防治及照護的認知、完善社區照護網絡、強化基層防治及醫療照護服務、推動失智友善社區、鼓勵失智症相關研究與國際合作等面向,但大環境的「失智友善」,與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,改變仍有限。

 

只有定義還不夠,具體化的失智友善是什麼?
怎麼做才是真的失智友善?且能讓社會大眾、失智症家庭都有感?

 

2022年聯合報看見藏在社區裡的失智黑數,期待這樣的發現能推進政策,提升全台各縣市失智症確診率,讓失智症家庭皆能獲取資源。

 

2023年聯合報集結群眾力量提升全台對失智症的關注、強化民眾識能、營造友 善環境並減少黑數,讓台灣成為真正友善失智的國家。




你看過失智友善標章嗎? 
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最新調查發現,四成七受訪者擔心失智長者獨自出門,找不到回家的路,多數人不知什麼是失智友善組織(商店、機構),也沒看過失智友善Logo,顯示台灣距離失智友善城市,仍有一大段的路要走。


出去後,回得來嗎?


高齡社會衍生出新問題,使得警政署調整「失蹤人口」的統計類別,新增「失智症走失」一欄,以往失蹤人口系統有關失蹤者心智狀況僅有「智障」、「精障」等欄位,警政署考量高齡化社會,失智症患者失蹤案件上升,一○八年九月起新增「失智症」欄位。據統計,三年多來共六千多人因失智症走失,占失蹤人口近一成。不是每個失蹤故事都有驚無險、將人尋獲,至今仍有四十二人尚未尋獲。

 

過去許多民間傳說中被「魔神仔」抓走的老人家,原因終於被正名。納入正式統計以來,可以看見失智症走失的人數逐年攀升,成為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社會現況。


▲對社區而言,失智症患者被視為「鄰避人物」,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也不曉得該怎麼辨別,這也影響失智症患者在社區內的活躍程度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失智症協會推估,全台約有近三十二萬失智症者,約每七十二人中有一人失智。但多數人的生活經驗裡,即便一天遇到上百人,也很難碰上一位失智者。因為文化裡、社區中,存在著失智居住歧視,使得許多家有失智者的家庭,不敢讓鄰居知道家中長輩已失智。

 

現實中,就有一個故事發生在三年前,林伯伯失智後常出現奇怪的行為,例如會撿路上的東西回家囤放、突然對路過鄰居碎念。有次他燒水忘了關火,煙冒出來,鄰居很擔心他把社區燒掉,原來就相處不睦的鄰居設了局想趕他走。他們在林伯伯家門前停了車,車門沒鎖,放千元紙鈔在駕駛座玻璃下方,林伯伯失智後習慣四處撿東西,於是開了車門拿紙鈔,全程被鄰居錄影,去警局報案,說他偷竊。

 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坦言,大環境的「失智友善」,與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,改變仍有限。她舉例,現在許多博物館及商店標榜失智友善,家屬即便知道這些資源,仍不敢帶失智者出門,怕失智者不按牌理出牌,出現讓人尷尬的行為,家屬放不下旁人眼光,也讓失智者失去過正常生活的機會。她強調,所謂「失智友善」對象不只社區的店家,家人也需要更勇敢,同時也要被支持。


▲專家指出通常會走失的失智症患者,多數已經到中度,如果能早在失智輕度期間就做好準備,能大幅降低失智走失的機率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3年共6千長者走失 迄今仍有42人未尋獲
友善失智 大環境仍要加把勁
社區互助 幫迷途長者找到回家路


友善不友善,由誰說了算?
 



受訪民眾潘秀美,曾目擊一位長者走路自撞電線桿摔倒,頭直接摩擦柏油路,血流不止,但阿伯不哭也不鬧,恍神蹲坐在地,她協助報警叫救護車,並懷疑長者失智,提醒員警,警察卻大聲詢問阿伯「你失智嗎?」潘秀美說,因為自家有失智長者,較能辨別失智症,身為時常與社區接觸的員警,不但對失智幾乎毫無辨識能力,還直接反問失智患者,她完全不認為,台灣社區對失智症足夠友善。

 

另一位家住木柵的鄭小姐說,社區內多次發生失智老人失蹤,靠里長挨家挨戶協尋,熱心的里長還因此成立「協尋LINE群組」。不過,社區的力量僅限於某些熱心人士,除非家中也有失智患者,能夠了解失智家屬的辛苦,否則經常因為對失智不夠了解,也很難辨識失智症狀與患者,甚至幫不上忙。


失智友善城市投票結果將於2023.10.31截止,

並於11月公告於元氣網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。

怎麼做,才是真的失智友善?
 


根據「失智─時空記憶的旅人」粉絲專頁進行「失智症識能與友善環境」調查,共有1,535人填答,雖然逾9成民眾知道失智症不是只有藥物治療、失智症也並非老人的專屬病,但仍有43%的人認為失智是正常老化,其中43%具大學學歷、38%具研究所學歷。但同一題目與2022年相比,認為失智是正常老化的民眾,今年下降3%,顯見討論失智友善前,仍應先提升社會大眾的失智症識能,才有機會進一步同理失智者。

許多民眾面對失智者時常會感到不知所措。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表示,民眾並非不願意伸出援手,而是對失智症的了解不夠,因此產生排斥行為,應先對失智症有初步認識,並解開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慌,才能進一步關心失智者。當民眾遇見失智者時,可以善用STE2P小撇步友善溝通,以減緩失智者不安的情緒,同時達成幫助失智者的目的。


STE²P小撇步友善溝通

5151511515 

微笑Smile

向失智者自我介紹時以微笑面對


5151511515 

謝謝Thanks

感謝失智者的協助完成事情,並保持正向思考


5151511515 

眼神接觸Eye

身體降低平視失智者,不迴避對方眼神注視


5151511515 

擁抱當下Embrace

聽失智者的話語,把握當下需求,不指責、爭執與糾正


5151511515 

耐心Patience

耐心傾聽,回覆問題能放慢速度


設立「社區紅線」形成互助系統 

高雄長庚醫院兼任主治醫師陳乃菁,近年投入社區失智症照護,她認為,怕長輩走失而將他關在家裡,不但長輩痛苦,照顧者也不會比較輕鬆。

 

她建議,可以為失智長輩設立「社區紅線」,譬如距離家五百公尺內的店家都去打個招呼,讓大家知道這個長輩失智,當他要跨出社區時,喊聲「阿伯來吃麵。」「奶奶會口渴嗎?要不要來喝杯水?」設法把他留住,再通知家人。

 

村里長作為台灣最基層民選公職人員,是串連社區資源,為失智長者畫起社區紅線的最佳角色。有些村里長不僅照顧轄內長者,也形成互助系統,幫助走失到外地的長者順利回家。


▲藥局扮演社區好厝邊角色,主動發現用藥異常。記者易俊帆/攝


加入「失智友善守護站」挖掘疑似個案 

藥局是民眾接觸醫療的第一線,只要留心觀察,就可以發現長者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態的改變。順儷連鎖藥局於二○一九年加入新北市的「失智友善守護站」計畫,協助發掘社區中潛在的失智者,只要發現疑似個案,立即協助轉介、通報。藥師陳儷文分享,許多高齡族群患有三高,需長期服藥控制,有些長輩時間還沒到就跑來領藥,藥局細心提醒家屬失智衛教,長者就醫發現罹患輕度失智,常忘記已經吃過藥而重複用藥。


社區裡的派出所 一同負起協尋的重任 

全台共有近一千七百間派出所,這些分布在社區裡的派出所,在失智者走失後,負起協尋的重任。

 

台北市大安區七十三歲楊奶奶患有失智症,由八十一歲徐姓先生照料,今年三月趁老公午休時外出,徐爺爺醒來發現老伴不見了,急忙跑去派出所求助。

 

處理此案的大安分局瑞安街派出所警員常蕎麟說,受理失蹤協尋人口後,會將資料上傳警政系統,這樣全台在外的警察若有找到她,就會知道她被通報協尋。接著就是調監視器,看她跑去哪裡。

 

監視器畫面看到她走去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,於是開車載徐爺爺去捷運站。楊奶奶那天搭車沒帶錢,在站外向好心人士借錢買單程票,因此站務人員對她有印象。常蕎麟馬上請捷運警察隊注意是否有不知道方向、有異狀的老太太,「真的很幸運,晚上七點多有站務人員來電,說有人因為票卡問題需要警察協助,跑過去看竟然就是她」。


▲專家指出,走失的失智症者多半能夠生活自理,第一次走失往往帶給家人極大衝擊。圖為捷運警察隊協助尋回在台北市走失的失智老婦。記者翁至成/翻攝


民眾若發現疑似失智者,如何幫助他? 

建議運用「看、問、留、撥」技巧,協助找到回家的路。


第一步「看」

 觀察長者言談舉止有無異狀或重複行為。


第二步「問」

關心詢問長者從哪來,要去哪裡?能否正常對答。


第三步「留」

延長長者停留時間,聯絡家屬或警察,但不強留。



第四步「撥」

如為疑似失智者,則撥打110,請警方協尋。


家屬也能做好預防走失的工作,協助失智者指紋建檔,以利未來有協尋需求時,能即時身份辨識、尋回返家。


防失智走失 為長者畫社區紅線
巡邏、全台通報 警帶回走失爺奶
藥局主動關懷 從處方箋篩出失智者
學會5個小撇步 友善對待失智者






企業「憶」起失智友善 

失智友善不僅僅是一個善意的微笑或互動,更深層的涵義體現於不同公務體系的緊密合作,如政府、醫療機構、社區組織、教育機構,還有企業的串聯,以期待全民都能參與其中,為失智者和其家庭提供所需的支持。

 

南山「以人為本」價值 啟動社會公益「善循環」

南山人壽表示「幸福的力量,是改變生命的開始」,所以堅持推動社會善的循環,提升民眾的幸福感。109個失智友善通訊處,幾乎原本就都是積極前進社區舉辦公益活動或參與合作醫院、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等機構的志工團隊,與在地連結十分緊密。

 

南山人壽六十周年的時刻,落實「以人為本」核心價值,響應政府「2025打造失智友善台灣」政策,透過舉辦多項社會參與、永續活動,持續深耕失智症相關識能的提升行動。

 

「保險本質上,其實是公益服務業。」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指出,全球都面臨著高齡化、少子化的衝擊,保險業不僅提供國人風險保障,更肩負「公益服務」的使命。

 

「失智,不是一個人的事,也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事,受高昂的醫療費用和照護成本衝擊的,是整個社會!」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也分享,自己過去曾陪伴失智親人走到人生終點,因此,對於失智症患者在逐漸失能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驚恐情緒,以及照護者的煎熬、無助,都有很深刻的理解、同理。

 

WaCare遠距健康透過數位處方陪伴失智照顧者

觀察到遠距醫療照護的需求,以及對失智照顧者的身心理支持,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成立WaCare平台,透過線上課程、一對一諮詢、數據共享機制等服務,建構健康社群網絡。

 

點開網頁或APP,WaCare的失智頻道以「照亮失智路」為主軸,規畫吞嚥飲食、精神行為、失智用藥、營養保健、詐騙預防到照顧者心理紓壓等課程,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面對疾病時的心理準備和專業知識。潘人豪說,數位課程以陪伴與學習為目的,解決遇到的各種照護困難,另開設專家諮詢單元,可預約專家討論問題,提供適當的處理方式。

 

WaCare還可以做什麼?2023年初分析使用者特性及使用行為推出「Wa邦尼」AI陪伴機器人,當無法及時找到醫護資源時,可以透過AI機器人快速得到解決方案。


南山人壽黃金60幸福指南 培訓逾2.3萬失智友善天使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
Action for Good!南山失智友善天使親手包裝關懷禮 傳遞真實溫度
南山「以人為本」價值 啟動社會公益「善循環」
給照顧者的數位處方失智陪伴怎麼辦?WaCare 24小時在線解惑

響應夥伴 

5151511515


 

udn元氣網

元氣網作為全台第一大健康媒體,具備最新最即時的健康醫療新知、專業醫療解析以及多元豐富的健康內容,並擁有疾病、養生、減重等多元主題影音及線上課程,以簡單、親近的方式提供專業、正確的醫療照護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健康知識,同時具有各領域專業醫療從業人員在線諮詢,給予正確的指引與建議。幫助大眾即時獲得醫療新知,及時解答健康疑慮。


5151511515


 

失智・時空記憶的旅人(Dementia)

失智症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,可能長達8至10年,對患者及照顧者來說,都需要喘息空間和抒發管道。2016年成立的「失智‧時空記憶的旅人」粉絲專頁,由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倡議、建立,提供最即時、專業的醫療資訊,解答各種疑難雜症,迄今已回答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,運用社群網站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。



 

南山人壽

南山人壽成立60週年,深耕台灣服務超過663萬保戶,我們感謝所有保戶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信賴。邁向下一個新時代,南山人壽堅定守護對保戶及社會的永續承諾,啟動「服務賦能」、「數位賦能」二大轉型發展核心,加速導入保險科技,實踐保險價值轉型,不僅如此,更期許以溫暖、活力、創新的精神,落實企業社會責任,從環境永續守護山海、實踐社會參與照顧弱勢與高齡、關懷保戶與員工夥伴三大面向,發揮企業力量,不負所託,成為國人的堅實靠山。


 

WaCare遠距健康

WaCare 遠距健康是專注在長者健康促進與照顧者學習的數位共生社群平台,聯手超過 1600 名健康照護領域專家,幫助超過20個縣市600以上偏鄉社區以及2萬個失智照護家庭,利用AI和機器學習進行健康風險預測,並透過個人化的衛教建議和大量的線上專家講座,增強社群健康意識維持長者健康並解決照顧困境,並形成巨大的數位支持社群,消滅健康照護不平等,每一次打開 WaCare App都能解決健康照護問題。



延伸閱讀 


統籌執行/陳韻如
專題企畫/陳韻如
採訪記者/張瀞文、陳雨鑫、許政楡、陳韻如、洪彩婷
影像/劉昱廷、惠弘裕、黃至柔
視覺設計/蘇韋豪、蕭羽鄉
監製/吳貞瑩、魏忻忻、董谷音
專家群(依姓氏筆畫排列)/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、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、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
問卷審閱專家(依姓氏筆畫排列)/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陳亮宇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/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
製作單位/聯合報健康事業部、元氣網
協力單位/聯合報新聞部視覺設計中心
發行時間/2023.09月
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