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生福利部(前行政院衛生署) 於2002年依據修正公布之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」於同年6月6日正式捐助成立「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」,期許成為捐贈者、受贈者、器官勸募醫院及器官移植醫院彼此間的溝通平台,並協助政府從事器官捐贈與移植之登錄、資料庫建立與器官捐贈推廣工作,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勸募率及器官移植成功率。有鑑於此,本中心邀集國內移植相關專家及醫院,參考歐美做法,共同訂定我國各項器官分配原則,並建置「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」,於2005年4月1日正式啟用線上配對與分配機制,減少人為干預,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器官分配制度;並針對臨床醫事人員辦理教育訓練課程及建立認證制度,增進其對器官捐贈的專業知能;此外,亦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大眾宣導,透過媒體與各樣活動,對校園、企業、醫院及社會大眾普及器官捐贈的觀念,肯定器官捐贈對社會的貢獻,並對於大愛捐贈器官的捐贈者家屬們提供關懷服務,協助早日走出悲傷,肯定捐贈的意義。
由於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,老年與末期照護成為重要議題,能平安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是大家重要的思考。本中心在2020年新增安寧緩和及病人自主業務,並更名為「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」,以提供友善的生命善終照護環境為目標;鼓勵民眾提前思考臨終的各種選項,並在步上生命終點的同時,留下可用的器官遺愛人間。透過預立醫療決定、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的推廣,讓大家對於生命末期有更深入的思考,也為建構自主醫療及末期照護的網絡共同努力。
《 更多相關資訊請見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查詢》
「每一個人都是向死而生!」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(簡稱器捐病主中心)董事長李明哲說,國內施行善終三法的目的,是對生命末期者,在應有的醫療人權照顧中,尊嚴的邁向死亡。
李明哲長期於花蓮慈濟醫院深耕器官移植臨床工作、搶救人命,奔波於死亡台九線上,他於去年12月接任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。依據統計,由於國內器捐風氣不盛,民國112年全國捐贈率為每百萬人口 17.77 人,花東卻可達到每百萬人口37.79人,也就是說,花東的捐贈率是全國的2倍,推廣成效不錯....(點我看全文報導)
「我的爸爸很強壯,他的工作是廚師,我很想念爸爸做菜的味道。他是一位英雄,先搭了火箭去天國當天使了,我們以後也會搭火箭去找他。」11歲的林宇恩,談起爸爸是他心目中的英雄。在真實世界裡,他的爸爸林子翔在離世時捐贈了肝臟、腎臟、眼角膜和血管,真正成為了許多人的生命英雄。
林宇恩的媽媽鄭雅文,談起先生和兒子最愛的嗜好就是電影《星際大戰》,這份愛好讓他們有共同回憶,也讓兒子在失去爸爸後,依然覺得爸爸是無所不能的英雄。她回憶,有次帶兒子去「羅東文化工場」旅遊,兒子看到其建築風格很像星際太空船艦,脫口說出:「爸爸會不會就在裡面?」這讓鄭雅文不禁想像,雖然身處於現實世界,但星球宇宙卻幅員遼闊,她感覺先生依然在身邊,只是先一步成為了星際英雄。
原先美好的家庭一夕間被車禍給摧毀,鄭雅文在2021年的9月突然接獲陽明交大附設醫院電話通知,趕至急診室卻得到極不樂觀的病危通知,甚至要做安寧緩和或器官捐贈的臨終準備,當時她只想到先生才30多歲,怎麼可能就這樣離去,連忙拜託醫師再盡力搶救。四天後,先生的病情仍沒有好轉,醫療團隊再次向家屬說明,並詳細解釋了器官捐贈的程序和意義。鄭雅文說道:「我和家人討論了很久,最終決定捐贈器官,讓爸爸成為孩子心中真正的英雄。」
13歲那年,唐玉芸被診斷罹患第一型糖尿病,從此必須每日自行注射胰島素和監測血糖,曾多次發生低血糖昏迷送醫急救,更因糖尿病併發症引發腎衰竭得定期洗腎透析治療,長期拖著病體幾乎看不到未來,數度抗拒洗腎,萌生放棄生命的念頭。直到醫師告知可考慮進行移植手術的選項,她終於重燃對生命的盼望。
中學時期,唐玉芸因需要每天自行注射胰島素,反而被誤認為在施用毒品,讓其遭受同學排擠和霸凌。她回憶道:「那段時間,我都得偷偷躲到廁所施打胰島素,卻還是無法避免同學們的誤解和嘲笑。」那段經驗讓她封閉自我,更不敢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病情。
隨著時間推移,唐玉芸的病情亦逐漸惡化。她經常在半夜因低血糖昏迷被送進醫院急救。除了低血糖,糖尿病還帶來了其他如視網膜病變、聽神經受損等併發症,2022年她的腎臟功能也開始逐漸衰竭,被醫師宣告必須固定洗腎,每週三次、日復一日的療程,讓她幾乎看不到未來的希望。